從庚子年開始瘋狂登場的世紀新冠毒疫,攻城掠地,來勢洶洶,菲律賓無可倖免遭受波及,首當其衝的馬尼拉大都會,結結實實地把生活凍住,塵世的浮華與喧囂,一夕之間被禁錮封鎖,動彈不得。
在禁足封城臨屆週年的三月,疫情未因時光流逝,節令嬗遞而平息控制,反而死灰復燃,變本加厲,另一波反彈勢頭隨之快速擴散,原單一毒株竟變異成多元毒菌,愈演愈烈,欲罷不能,導致疫情不可收拾,每日確診人數從三五千例、六八千例,一路攀升,達至四月二日再度刷新紀錄的一萬五千多例,令人觸目驚心,惶恐不安。
馬尼拉大都會各大醫院因而紛紛再度告急,無論床位、人員、乃至藥物、器材等等,皆措手不及,供不應求。求醫者不是停留在醫院外臨時搭建的帳篷渡日如年,即是在院內各走道空間坐著輪椅,手上掛著靜脈輸液點滴、甚或排尿管,身心飽嚐猶如巨石壓肺般折磨,自由呼吸瞬間成為另類奢華,遙不可及。種種焦慮難耐,精神和肉體的痛苦煎熬,實非外人所能體會。倘若苦候 72小時,獲得床位妥善照料,誠屬萬幸,否則後果不堪想像。影響所及,人心惶惶,身心交瘁,自求多福之餘,另闢蹊徑,以期平安渡過難關。
當出現輕微症狀無法擠進醫院的當下,多數人被迫居家自助式治療,前提是務必請教醫師,由醫師全程參與照料。諸多樂於綫上遠端問診的醫師,了解病情後開立處方,患者只要嚴守醫師指示,自我隔離休養,並自主落實防護措施,權宜之計,無可厚非。倘若突然引來其他併發症,尤其血氧含量指數悄悄下降,絕不可掉以輕心,此時就別無選擇必送急診室,否則鬧出人命,無力回天,僅在猶豫的彈指之間。
不少華人仁心醫師,主動在各網絡聊天平台,發佈各種有關居家防範,以及輕症者治療的基本常識和方法,供民眾斟情參考。當醫療資訊紛紛竄出手機屏幕,人人食指大動,一時之間傳遍坊間,確實嘉惠不少民眾。其中必須一再強調的一項重點,莫過於定時藉由“血氧濃度器”( Pulse Oximeter )偵測血氧數值,防止因血氧含量不足,缺氧衍生可能致命的併發症。根據世界衞生組織(WHO)統計,約有80% 病患為輕症、或者無症狀患者,僅有15% 患者為重症。
或許是病毒變異,近來出現多例無症狀新冠患者,或輕症狀,諸如喉嚨癢,輕咳嗽,微頭痛等,其中沒有發燒、乾咳、腹瀉等典型症狀,因而容易被誤導為一般小病。倘未及早察覺而拖延數日,一般血氧濃度往下滑落至 90 以下,即會出現呼吸急促、或呼吸困難,而此時病毒可能已在肺部擴散,形成纖維化 ( Fibrosis ),俗稱肺部堵塞,阻礙氧氣循環,再緊急送醫急救,往往為時已晚,錯失醫療的黄金時段。
一般來說,血氧的正常範圍為95%以上,低於 95%為缺氧,若低於 90%則代表身體可能出了狀況。殊不知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到達醫院時,血含氧量已跌至 70~80%,部分更暴跌至不足 50%。正常情況下,肺炎會阻礙患者的肺部換氣,當二氧化碳難以排出體外,導致血含氧度降低,患者往往伴隨呼吸急促的徵狀。
此外,新冠病毒不僅侵襲肺部,人體的整體免疫系統也被攻擊,也有可能出現血栓,嚴重者可能會導致中風,或連帶牽動其他心血管疾病,必須謹慎防護。
詭異的是,新冠確診者表面上没有任何異樣的無症狀者,直至醫護人員抽血化驗時才發現問題嚴重性。
這種現象被稱之為“快樂缺氧”(Happy Hypoxia)的症狀,患者會有病情突然惡化的可能性,甚至病危仍不自知。
眾所週知,身體缺氧不單進一步破壞肺部,更會構成心臟、腎臟和大腦損害,部分年輕患者甚至没經歷過呼吸急促卻會突然猝死。
企盼拙文,能喚起民眾認識“快樂缺氧”,這個不可逆副作用將帶來的危險性。(2021.4.3)